藏地佛教的前弘期,蓮花生大士作出了巨大貢獻,大士受到了各宗派的敬仰,然而朗達瑪滅法(朗達瑪滅佛)使得西藏的佛法幾乎滅絕殆盡。
阿底峽尊者是朗達瑪王滅法之後,復興佛教的一位重要人物。尊者是薩霍爾國人,他的父親是善勝吉祥王。尊者到阿伐都帝尊者處修難行,學中觀,獲得月稱一派的中觀見。他遍學四部(大眾、上座、正量、一切有部)的三藏教典,通達各派的持戒法。他曾長久住在毗訖羅摩屍羅寺,主要依止那若巴尊者。又曾從飛行寺法護學《毗婆娑論》十二年。尊者不但精通了佛教學術,對於當時的其他學派:如正理派、數論派、勝論派、瑜伽派的根本經典都能通曉。
尊者從師金洲大師,學成歸來後由於尊者卓越的才能和學識,而掌管著十八把寺院的鑰匙,這樣的鑰匙只有大善巧的人才能掌管。
爾後,尊者應古格王朝國王智光法王之邀,於1042年來到西藏西部阿里地區紮達縣境內的古格傳教,他在那裡住了3年。於1045年至1054年在衛藏地區傳教達9年之久。他的入藏對佛教的復興起了重要作用。他到衛藏後,廣收門徒,講經傳法,致力於調整顯密修習次第和顯密兩宗的關係。
阿底峽尊者來提倡戒律,尊尚淨行,著有《菩提道燈論》共七十頌,闡述從學法到成佛的修習內容和階段。在藏傳佛教後弘期還處於分散雜亂時期時,該書提出了對整個佛教的系統看法,為噶當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。
阿底峽尊者師徒所宣揚的教義,不僅影響當時佛教各派,而且成為後來宗喀巴大師創立黃教(格魯派)的淵源。宗喀巴大師以阿底峽尊者的《菩提道燈論》為宗,著成了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和《密宗道次第廣論》,成為格魯派的理論基礎。
釋迦拉姆
育慈佛教文物
2014年11月
平裝本 / 222頁 / 15x21cm
● 著作權法保護之商品(書籍、印刷品及影音商品等)除有非人為之瑕疵外,一經販售或拆封概不接受退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