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林葉衣母,梵名Pranasabari,亦有譯為山林母、寒林母、寒林葉衣母等名稱;但有時寒林母又屬另一本尊,故二者不完全相同。
本法,早在唐代便已傳入漢地,故並非新傳,唐不空譯有《葉衣觀自在經》一卷,其說觀世音菩薩承佛威神力而說此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,形相為一面四臂,右手持吉祥果、施願印、左手持鉞斧、羂索,是觀世音菩薩化現之一。
藏傳舊派寧瑪巴文獻中引:《吉祥桑補札續》云:「平息諸凶惡,能奪諸病痛,名為葉衣母,瑜伽師當修,金剛持佛說」,《幻化網續》云:「復次,佛入戰勝一切疾病金剛三摩地後,說此除大憂苦之明咒、山林葉衣母陀羅尼,時諸佛國大地震動,損惱病殃,羅剎惡眾,是皆驚恐悶絕」。
新派中說其屬事續,是蓮華種性內事業種性之忿怒男女續部之本尊,依其續部之《葉衣母經》及《山林葉衣母陀羅尼》為根據,班智達敦越多傑(不空金剛)傳出《聖黃三面六臂山林葉衣母之成就法》、《奈塘百法》、《成就百法》這些印度傳入西藏的成就法集中皆有收錄關於山林葉衣母之修法,惟各尊形貌有寂靜忿怒之別,身色有紅黑黃青綠之異,手臂顏面多少有所差別,故知此非僅有一尊,異屬化現多端。
其修法功德除可消罪障、晦穢、疫疾外,藏漢經文中皆具各種羯磨事業法,應用效果極大。
法護
社團法人中國藏密薩迦佛學研究會
2008年8月
16頁
● 著作權法保護之商品(書籍、印刷品及影音商品等)除有非人為之瑕疵外,一經販售或拆封概不接受退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