遷識,藏文音譯寫作「頗瓦」、「破瓦」、「頗哇」,民初亦有義譯為「開頂大法」、「生西彌陀大法」等,藏文詞義為「遷移」,以其遷移者為神識,故今用義譯「遷識」一詞。
遷識之法,廣泛應用於藏傳佛教各派,是自他二利實用必修法門,因壽命有盡,終有一死,修道行者依修證道力高低,藉肉身束縛壞解時,強力控御心氣而取得相應之成就,屬順勢而為,易得解脫,故亦稱「無修證覺」。
因名「無修證覺」,遂有部分行者認為僅以閱讀得法,不修便可成佛,或屆時託他人代行即可成佛解脫,大成就者喇嘛年曾云:「所謂無修證覺之遷識法,仍屬需修,現在神識清明時若不修,臨修時喘息急促、四大裂解,無力遷識,因必死故,此臨終口訣需不間斷練習周全。」「無修」只是相對於其他法門需勤黽勞苦方能有成,此法若無需修而已,並非平常不需,專待臨終即可。
遷識法依行者領悟力高低可分為自利之上品法身見地印契、中品報身生圓雙運、下品化身無量大悲,凡夫具三想遷識及利他之攝受亡者大悲鉤牽遷識,《佛平等和合續》云:「瑜伽上品之密道,應遷識於法身中,旗下遷識於報身,再下遷識於化身,其下遷識兜率天,所欲去處漸熏修,是為瑜伽行者道」,適說明其修證高下所得遷識成就高低之別。
薩嘉「道果」教授依四灌之道,於瓶灌臨終之道有轉相、光蘊、音聲三種遷識,密灌、慧灌、詞灌大手印遷識等法,名稱雖異,要訣理趣皆在運用神識、呼吸、觀想之作用甚無差別,詳依師求之即知。
法護(曾慶忠)
社團法人中國藏密薩迦佛學研究會
2016年1月(再版)
30頁
● 著作權法保護之商品(書籍、印刷品及影音商品等)除有非人為之瑕疵外,一經販售或拆封概不接受退貨